2020.02.10 針山攀登及救援事件報告書。
這是台灣少有的非登山社隊伍撰寫的詳細山難檢討報告書,共計一萬一千餘字,沒有攀岩與技術基礎會看得有點吃力,但詳實的紀錄了事件的前期準備、攀登遭遇與救難過程,給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參考。
時間比較緊迫的朋友,可以直接到第17頁看檢討的章節,非常簡單明瞭,這邊幫元植列出造成本次事件的原因:
1. 對在地氣候認識不足。
2. 裝備攜帶容錯率低。
而這兩個山難肇因的部分,有耐心看過報告書、並且對於攀岩有一點了解的人,我相信就會知道為什麼這兩個原因湊在一起會導致這起救援事件,而不是反射的責怪「為什麼不看氣象」、「為什麼不帶多一點繩子」。
事實上,他們對於氣象資訊的掌握,比我自己出過的任何一次隊伍都還縝密,是遇到了山區氣象所不會顯示的「濃霧」,加上運動型態是攀岩而非健行導致受困。
這兩個原因造成了今年開春的這起大事件,但也連帶地讓「技術攀登」這個台灣登山人們非常陌生的領域浮上檯面、帶動了技術攀登的討論與眾多教練級人物的關注與交流,更讓「針山」成了一個台灣有名的險惡峻峰。
(以前就只有我們這些腦袋不正常的會聽過這個大魔王而已)
我覺得整起事件對於台灣登山文化的推展,有許多正面效益,而非單純的「叫直昇機就是浪費」「叫直昇機就是貪圖方便」,因為要不要直升機向來都是消防的判斷,而不是山難者「叫來的」,沒有任何普通人可以叫直升機,別再訛傳囉!
而別的不說,光是能讓大家意識到「原來天外有天」、以及「從事前行程規劃到事件發生、救援過程與檢討」完整的認識山難的成因,就已經有其價值了。
我對於這個事件的詳細想法,明後天才會另外寫;今天就感謝所有盡心盡力讓事件平安落幕的空勤弟兄、消防弟兄與各路鼎力相助的友人,辛苦了!感謝您們一起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任務!
也期待元植與低調的繩伴大大在事件過後,能繼續技術攀登的修練與挑戰,持續的分享經驗與知識,耕耘台灣的冒險精神,並成為台灣搜救領域的可靠夥伴、守護所有人在山區的安危囉!